華姓,為中文姓氏之一,在《百家姓》中排第28位。
歷史上部分姓嚴的名人
嚴遂,字仲子,戰國濮陽(今屬河南)人,韓國大臣,侍侯韓哀侯,與韓相韓傀(字俠累)互相忌恨,怕俠累殺他,便周游列國,在齊國遇到聶政,與其交友,后幫助嚴遂殺死俠累。
嚴彭祖,字公子,西漢東海下邳(今江蘇邳縣)人。“嚴氏”今文春秋學的開創者,嚴彭祖與顏安樂同學于眭孟習《春秋公羊傳》,其后有《春秋公羊傳》嚴氏學及顏氏學。宣帝時,他被立為博士。其后任河南郡太守、太子太傅等職,為人廉直不事權貴。嚴延年次弟,官至河南東郡太守,入為左馮翊,遷太子太傅。
嚴延年(?-前58)東海下邳(今江蘇邳州)人。彭祖兄。父為丞相掾,少學法律于丞相府。昭帝時,為侍御史。劾大將軍霍光擅廢立不道,為朝廷所敬憚。后又劾大司農田延年,不實,坐法至死,逃亡。宣帝神爵中,遇赦出,隨許延壽征西羌,遷涿郡太守,至郡鎮壓豪強東高氏、西高氏,豪強屏息。繼為河南太守,其治嚴酷,嘗傳所屬縣囚會訊,流血數里,務在摧折豪強,誅殺甚眾,被稱為“屠伯”。后為人所告,以誹謗朝廷罪,被殺。有《智慧全集》中嚴延年母的智慧,遠近而著名。
嚴君平,公元前86年——公元10年,西漢道家學者,思想家。名遵(據說原名莊君平,東漢班固著《漢書》,因避漢明帝劉莊諱,改寫為嚴君平),蜀郡成都市人。漢成帝(前32~前7年在位)時隱居成都市井中,以卜筮為業(以占卜耆龜給人看相),“因勢導之以善”,宣揚忠孝信義和老子道德經,以惠眾人。
嚴子陵,名嚴光,字子陵,生卒年不詳,東漢著名高士(隱士),漢族,浙江會稽余姚(今寧波慈溪市)人,妻子梅氏。嚴少負才氣,與劉秀(后來的漢光武帝)是同學好友。劉后來登基做了皇帝,回憶起少年時期的往事,想起嚴子陵,便多次征召其為諫議大臣,嚴子陵婉拒之并隱居富春江一帶,終老于林泉間;其因此被時人及后世傳頌為不慕權貴追求自適的榜樣。
嚴維(生卒年未詳),約唐肅宗至德元年前后(公元七五六年前后)在世。字正文,越州(今紹興)人。初隱居桐廬,與劉長卿友善。唐玄宗天寶(742—756)中,曾赴京應試,不第。肅宗至德二年,以“詞藻宏麗”進士及第。心戀家山,無意仕進,以家貧至老,不能遠離,授諸暨尉。時年已四十余。后歷秘書郎。代宗大歷(766—779)間,嚴中丞節度河南(嚴郢為河南尹,維時為河南尉),辟佐幕府。遷余姚令。終右補闕。官終秘書郎。
嚴嵩(1480-1567)字惟中,號勉庵、介溪、分宜等,漢族,江西新余市分宜縣人,他是明朝重要權臣,擅專國政達20年之久,累進吏部尚書,謹身殿大學士、少傅兼太子太師,少師、華蓋殿大學士。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權臣之一。嚴嵩為官專擅媚上,竊權罔利,并大力排除異已,還吞沒軍餉,廢弛邊防,招權納賄,肆行貪污,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。晚年,為明世宗所疏遠,抄家去職,兩年而歿。
嚴可均(1762-1843),清文獻學家、藏書家。字景文,號鐵橋。烏程(今浙江吳興)人。嘉慶五年(1800年)舉人,官建德教諭,以疾辭歸。
嚴遂成(1694—?)約清高宗乾隆初(1736年前后)在世,字崧占(一作崧瞻),號海珊,烏程(今浙江湖州)人。雍正二年(1724)進士,官山西臨縣知縣。乾隆元年(1736)舉“博學鴻詞”,值丁憂歸。后補直隸阜城知縣。遷云南嵩明州知府,創辦鳳山書院。后起歷雄州知州,因事罷。在官盡職,所至有聲。復以知縣就補云南,卒官。
嚴范孫(1860、6、2-1929、3、14)名嚴修,字范孫,號夢扶,別號偍屚生。原籍浙江慈溪,生于天津。近代著名的教育家、學者,也是革新封建教育、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先驅。1860年出生。漢族。世業鹽商。嚴范孫先生是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。他早年入翰林,后出任貴州學政、學部左侍郎等職。
嚴景耀(1905年-1976),中國著名社會學家、犯罪學家、社會活動家,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,浙江余姚人;嚴景耀并是中國民主促進會(“民進”)的創建人之一。
姓嚴的女明星:
嚴藝丹、嚴歌苓、嚴立婷、嚴智媛、嚴正熙、嚴維莎、嚴正花、嚴鳳英、嚴曉頻等等。
姓嚴的男明星:
嚴寬、嚴基俊、嚴泰九、嚴定憲、嚴志誠、嚴秋華、嚴工上、嚴爵、嚴浩、嚴順開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