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姓,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九十七位的姓氏,人口較多,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九四。
歷史上部分姓莫的名人
莫休符,生卒年待考。唐代官吏、學者。廣東封開縣人。歷官銀青光祿大夫、檢校左散騎常侍、融州刺史、御史大夫。晚年辭官退居桂林。于唐光化二年(899)寫成《桂林風土記》,將所見所聞錄入書中,是一部有關桂林歷史地理和風俗人情最早的風物志。書中有李渤、元晦、裴行立、韋灌等人開發桂林山水、修建風景名勝的記載,以及張固、盧順之、張叢、元晦、路單、李渤等吟詠桂林山水的詩作,多為軼篇,彌足珍貴。
莫宣卿(834-868),字仲節,號片玉。謚孝肅。唐朝文宗大和8年(公元834年)農歷八月十七日誕生在廣東封開縣河兒口鎮西村(舊稱封州文德鄉長樂里)。兩廣的第一個狀元。幼年時他的生父病逝,遂與母親隨繼父生活。由于繼父的家境較富裕,他得以入學堂讀書。相傳莫七歲時已學會吟詩寫對聯,12歲時即參加科舉考試并中秀才,被鄉人稱譽為“神童”。唐大中五年(851),17歲的莫宣卿赴京城參加廷試獲中制科狀元,從而成為廣東歷史上科舉考試的第一個狀元,并是始隋唐以科舉取士以來年齡最小的狀元。
莫濛,字子蒙,湖州歸安人。以祖蔭補將仕郎,兩魁法科,累官至大理評事、提舉廣南市舶。張子華以臟敗,朝廷命濛往鞫之,濛正其罪。又言秦熺、鄭時中受子華賂,計直數千緡。還朝,除大理寺正。吏部火,連坐者數百人,久不決,命濛治之。濛察其最可疑者留于獄,出余人為耳目以蹤跡之,約三日復來,遂得其實,系者乃得釋。黃州卒奏親擒盜五十余人,上命濛窮竟,既至,咸以冤告。濛命囚去桎梏,引卒至庭,詢竊發之由,斗敵之所,遠近時日悉皆牴牾,折之,語塞。濛具正犯數人奏上,余釋之。上諭輔臣曰:“莫濛非獨曉刑獄,可俾理金谷。”除戶部員外郎。
莫儔,浙江湖州歸安縣(當時湖州府下屬烏程、歸安二縣)菱湖鎮人,字壽朋。生于宋哲宗元祐四年(1089),卒于宋孝宗隆興二年(1164)。宋徽宗政和二年(1112)壬辰科狀元。
莫君陳(約公元1073年前后在世)字和中,湖州歸安(今浙江湖州)人。生卒年均不詳,約宋神宗熙寧中前后在世。少從胡瑗學。登嘉佑進士。熙寧中,新置大法科,君陳中首選。甚為王安石所重槿刑部郎中,知婺州。君陳著有《月湖所聞集》一卷,《四庫總目》皆記當時親事。
莫是龍(1537—1587)明代文學家、書畫家、藏書家。得米芾石刻云卿二字,因以為字,后以字行,字云卿,更字廷韓,號秋水,又號后明、玉關山人、虛舟子等。南直隸松江府華亭(今上海松江)人,莫如忠長子。八歲讀書,十歲屬文,十四歲補郡諸生,人稱“神童”。皇甫汸、王世貞輩亟稱之。不喜科舉業而攻古文辭及書法、繪畫,以貢生終。
莫如忠(1508—1588)字子良,號中江,南直隸松江府華亭(今上海松江)人。生于明武宗正德三年,卒于神宗萬歷十六年,年八十一歲。(《歷代名人年譜》作正德四年生,萬歷十七年卒,年歲同。此從《三續疑年錄》據《明文海》)師從唐順之,嘉靖十七年(1538)進士。累官浙江布政使,尋告歸,杜門著書。潔修自好,篤志好學,師從唐順之,廢寢忘食讀書,老而不倦。
莫友芝(1811~1871)字子偲,自號郘亭,又號紫泉、眲叟,貴州獨山人。晚清金石學家、目錄版本學家、書法家,宋詩派重要成員。家世傳業,通文字訓詁之學,與遵義鄭珍并稱“西南巨儒”。
姓莫的明星:
莫綺雯、莫小棋、莫文蔚、莫艷琳、莫言、莫熙兒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