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字從古至今流傳到了現在,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的特點,時期的變化進步很快,當然名字也是有規律的,新中國文革前后的姓名特征跟文革后的姓名特征有什么不同呢?下面就跟著吉吉事網的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。
新中國文革前的姓名特征
新中國時期的人名特色
1949年中國gcd建立政權至今,稱之為新中國時期。這個時期,翻天覆地,風云變幻,各個階段的名字特色十分突出。
建國階段:
倘若你見到“建國、愛華、愛國、開國、國慶、興國、衛國、保國、國強”之類的名字,很有可能就是那時生人。此外,還有“和平、興華、自立、更生、向陽”一類。至于“土改、有田、解放、抗美、援朝”等名字,就更直接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大事件。
例如,知名女作家張抗抗,生于1950年,因為她的父母相識于抗戰時期,她又出生在抗美援朝這一年,父母希望女兒具有一種頑強的抗爭精神,故名之。
當時,中國和蘇聯以及東歐的關系密切,不少人用“斯、基、娜、婭、莎”等俄文音譯字為孩子起名兒,當時有個蘇聯女英雄叫卓婭,女孩子用“卓婭”做名字的為數不少。
50年代中國影壇的知名演員陳強,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訪問演出時,喜聞大兒子出世,就起名陳布達,后來老二出生,順理成章就叫了陳佩斯。
大躍進階段:
這個階段的名字,多為“躍進、鋼、鐵、公社、集體、超英、超美”,十分契合形勢。
文革后的姓名特征
改革開放以后,國禁打開,文化逐漸呈現多元化趨勢,取名也逐步趨于多樣化,不但重名大量減少,而且還出現了追求創新,追求個性,不喜歡隨大流的特征。
有幾種新的模式出現:
1、父姓+母姓=孩子名。
這一類名字充分體現了實施計劃生育后,三人世界的大量涌現。
2、四字名的出現。父姓+母姓+雙名=孩子名,或者父姓(或母姓)+三字名=孩子名。
3、洋名增多?,F在許多父母早早打算送孩子出國深造,起名時就考慮一名兩用,如“馬麗、瑞秋、伯德、安娜、斯高、莉莉”等。